1. 设置位置和类别选择
-
建筑物交流供电线路
-
第一级保护
在进入建筑物的交流供电线路总配电箱等LPZ0A或LPZ0B与LPZ1区交界处,应设置 I类或II类试验 的浪涌保护器。 -
后续防护
在配电线路分配电箱、电子设备机房配电箱等LPZ2与LPZ3区交界处,可设置 II类或III类试验 的浪涌保护器。 -
精细保护
对于特殊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(如服务器、核心交换机等)电源端口,可安装 II类或III类试验 的浪涌保护器,进一步提高保护精度。 -
直流电源线路
针对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,应根据其工作电压要求选择适配的直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。
-
第一级保护
2. 设置级数的关键因素
浪涌保护器的设置级数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- 保护距离:各级浪涌保护器之间的距离。
- 连接导线长度:浪涌保护器接线的实际长度。
- 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(UW):需确保浪涌保护器的保护水平(UP/F)小于设备的耐压等级(UW)。
3. 退耦装置的应用
-
当以下条件满足时,应加装退耦装置以避免能量干扰:
- 电压开关型SPD到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< 10米。
- 两个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< 5米。
- 如果浪涌保护器具备 能量自动配合功能,则线路长度不再受限制。
4. 附加功能要求
- 过电流保护装置:浪涌保护器应具备过电流保护功能,以防止异常状态对设备造成损害。
- 劣化显示功能:浪涌保护器应具有劣化指示功能,便于运维人员及时更换或维护。
通过以上标准,可以确保浪涌保护器的有效选型与应用,提升供电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