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代信息系统中,雷击电磁脉冲(LEMP)对设备和数据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为了有效应对由雷电活动引起的浪涌电压,合理选择浪涌保护器(SPD)是信息系统电磁防护设计中的关键环节。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,SPD的配置应结合建筑物条件、信息设备的重要性及雷击风险程度等因素,进行科学评估后分类实施。
一、雷击风险评估及防护等级划分
信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、雷击多发区域、电源结构、接地条件以及设备运行的连续性要求等,均是评估雷击风险的重要依据。通过综合评定后,信息系统的LEMP防护等级划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,分别对应不同的SPD配置要求:
-
A级(高风险)
建议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3至4级SPD进行分级保护。适用于雷电活动频繁、建筑物高大或信息系统极其重要的场所,如数据中心、金融核心机房等。 -
B级(较高风险)
推荐配置2至3级SPD,建立主干保护和终端保护相结合的体系。适用于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、但位于相对次要区域的信息设施。 -
C级(中等风险)
一般采用2级SPD即可满足防护需求。适用于普通办公信息系统、区域服务器等。 -
D级(低风险)
采用1级或更高级别SPD进行基础防护,适用于雷击概率较低、设备重要性不高的应用场景。 -
二、浪涌保护器配置建议
在实际应用中,SPD的选择应结合电源系统特性、电压等级及安装位置综合考虑。以下为典型配置建议:
-
一级SPD:安装于建筑物配电系统总进线处,主要用于抑制外部雷电感应电压,具备强大能量泄放能力。
-
二级SPD:设置于各分支配电箱或楼层配电柜处,进一步削弱残余浪涌。
-
三级及四级SPD:部署于关键设备前端或插座内,实现精细保护,确保终端信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。
合理配置浪涌保护器,是信息系统防雷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通过对雷击风险的分级评估,并采取相应等级的SPD保护措施,可显著提升信息系统的抗扰性能和运行可靠性,为数据安全和系统连续性提供有力保障。